昌吉学院学报

期刊导读

蹲点基层强工作守好民政责任田

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0

从2018年6月初开始,由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的第19工作组,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前后四次赴内蒙古自治区蹲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一、精心筹备打基础。第19工作组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作重要论述,学习部党组和黄部长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部署后,抽调6名精干力量,前后三次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蹲点工作。经自治区民政厅推荐和蹲点组成员深入研讨,按照“既要有内蒙古自治区现状的普遍性,又要有该县发展的典型性”“深入了解民政工作开展情况”“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等三个原则,确定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牧区与农区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林西县作为蹲点地,选取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作为“剖析村”。为进一步夯实蹲点工作基础,全面把握全区民政工作,11月份又选择了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作为调研点,并赴自治区民政厅交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既掌握最基层“村”的情况,又最大程度了解“省”的面貌。在为期半年的蹲点工作过程中,蹲点组全体成员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下到田间地头,坐上农家炕沿,深入了解基层具体情况,把解剖麻雀的科学精神与为民爱民的担当意识有机结合,撰写了五份调研报告,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深入调研见实效。一是深入剖析了村。工作组从“既要有农村现状的一般性,又要有该村发展的特殊性”角度出发,把西山根村作为“剖析村”样本。西山根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依托强有力的基层政权及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民政部门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做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树立村民道德典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担任了40年村支书的老党员刘占林带领下,搞大棚蔬菜种植、合作养牛和光伏发电,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全乡第一村”。西山根村的发展变迁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号令的集中缩影。二是紧紧抓住了县。工作组通过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看农村互助幸福院和便民服务大厅等基础服务设施,查阅县、乡、村民政工作档案资料,走访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详细了解当地民政及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首先,林西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标准,坚持政策叠加、措施覆盖,集中力量解决贫困问题。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县脱贫主渠道,大力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产业经营中来,并从中受益。2018年8月,林西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旗(县),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其次,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县103个村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学生公益岗位,实现了便民服务大厅与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网运行的“一门受理、一站办公”。在行政村可通过设备与民政局视频连线,面对面解决群众疑难问题。最后,互助幸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林西县通过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建或改建的力度,建设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等基础设施,增加老年人收入,让老年人住得下、留得住,安享晚年。三是广泛联系了省。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动担当作为,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序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有力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工作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有些工作政策制度相对滞后,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二是部分领域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与群众需求不适应,有些盟(市)、旗(县)相关配套资金存在列而少支,甚至列而不支的现象。三是随着民政工作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些民政干部的理念、作风、能力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三、仔细体会有认识。一是地方民政部门高度重视蹲点调研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从民政厅到地市民政局、县乡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蹲点调研工作,把蹲点调研工作作为推动具体业务开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组成由厅领导为组长的专项调研工作组,一同调研,全力配合。到自治区时,民政厅长亲自对全区民政工作做了全面介绍,开展了广泛交流,提出意见建议。二是蹲点调研有效推动了地方民政工作的发展。蹲点组每到一地都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全国和自治区内好的民政工作经验。通过蹲点工作,推动了脱贫攻坚战民生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推广,推动了自治区加大对重点旗(县)殡葬设施的投入。三是蹲点调研促进了参与者工作能力的提升。蹲点工作组成员通过蹲点调研,综合工作能力获得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更加过硬,收集掌握了各种基层案例和实情,也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培训和教学工作的发展。